鉗盤式工業(yè)制動器:KEST工業(yè)制動剎車系統氣動油壓剎車機械驅動
智能控制的“眼睛” 機器視覺下一代技術革命
無人駕駛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駕駛員操作的情況下汽車可以自動行駛,這并不是指汽車在實驗場上進行前進、后退、倒車、剎車等簡單操作,而是需要汽車在真實且復雜的路況上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比如早高峰需要汽車快速且安全地載著用戶從家到公司,長途旅行需要汽車識別當地交通法規(guī)而不會違章,在擁擠的底下車庫可以自動找到停車位并入庫……這些使用場景對無人駕駛汽車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要求。所以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僅是一輛汽車,它涉及了多方面的技術融合,比如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等,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則是機器視覺。
以特斯拉ModelS為例,想要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必須購買包含前置距離雷達、攝像頭和圍繞在車身四周的12個超聲波傳感器在內的自動駕駛套件,并且升級至新的7.0系統。借助自適應巡航和輔助轉向技術,ModelS已經可以實現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和自動泊車三大功能。雖然這看起來更像是輔助駕駛,但是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替代駕駛員的工作。ModelS上安裝的傳感器可以實現對周圍物體的監(jiān)測(比如測量前后車距),使用攝像頭進行監(jiān)測比傳統的超聲波傳感器更加和敏捷(因為周圍的汽車都處于高速運動的狀態(tài)),這就是機器視覺在無人駕駛汽車上的應用。
機器視覺讓無人機有了眼睛
今年3月大疆發(fā)布了新產品精靈4,這架內置了5個攝像頭的無人機尤其引人關注。除了機身下方的云臺相機可用于攝影外,精靈4內置的4個攝像頭均用來實現環(huán)境感知與壁障功能,這就是機器視覺在無人機行業(yè)的深入應用。無人機高速旋轉的槳葉使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只有在戶外GPS信號良好的地方才可以安全飛行,而沒有GPS信號且充滿了各種電磁干擾的室內則是無人機的“地獄”。但是內置機器視覺攝像頭的無人機可以根據光流定位技術實現的定位與懸停,在室內也可以穩(wěn)定飛行,這就大大拓展了無人機的使用場景。所以機器視覺讓無人機行業(yè)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除了可以輔助定位和懸停外,機器視覺使得無人機的安全性進一步提升。以精靈4為例,前置的雙攝像頭可以實時感知前方飛行環(huán)境,如果遇到障礙物則實時調整飛行航線實現自動壁障。有了機器視覺攝像頭的加持,無人機仿佛有了眼睛,飛行安全性大大提升。這背后體現的技術原理則是飛控技術與機器視覺的深度融合,大疆CEO汪濤評價精靈4說:“至今為止我滿意的產品,歡迎來到機器視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