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濟市場從市場分工轉向新興技術帶動發(fā)展,科技成為搶占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制高點。支撐產業(yè)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的信息基礎設施成為當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杠桿。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在各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價值也顯示出來。
據市場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20家主要云和互聯網服務公司運營的大型數據中心總數增加到了541個,跟2015年上半年相比翻了一番多,數據中心建設火爆由此可見一斑。
擁抱“大數據時代”,不僅在上很流行,在國內同樣也備受追捧。眼下,以廣東、上海、重慶、貴州等為代表的地方政府頻出利好政策,打造智慧城市數據底座,其中不乏人口僅達百萬甚至數十萬的中小城市。
傳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港口、機場、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而新型基礎設施則是以信息網絡為基礎、以新發(fā)展理念為、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驅動,面向高質量發(fā)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chuàng)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自年初以來隨著新基建的持續(xù)升溫,數據中心建設也日益火熱。
舊式的數據中心,主要是支撐B2B業(yè)務,重心是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新基建下的數據中心,今后可能不僅要支撐B2B、C2B、B2C甚至包括M2M,這就需要跨核心、云和邊緣的新型基礎架構來提供支持。
在政企各方合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通過成熟可靠的控制室解決方案,利用KVM坐席、信號遠程傳輸、云數據處理等功能,提供大數據中心所需的高效率、可視化的數據處理與展示方式,是建設新一代智慧數據中心的重要方式。
7月3日,騰訊清遠云計算數據中心正式啟用,數據中心集群規(guī)劃容納服務器超過100萬臺。這是國家新基建戰(zhàn)略背景下,騰訊云開服的超大規(guī)模數據中心,同時也是華南地區(qū)迄今為止大的新基建項目。
騰訊、阿里、快手等互聯網巨頭近期紛紛“壕擲”重金,加速大數據中心項目布局:阿里宣布在未來三年投2000億元加碼新基建;百度宣布10年內建500萬臺服務器;總投資45億元的騰訊西部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二期即將啟動,建成后將具備20萬臺服務器的運算存儲能力;
結合2020年“新基建”的政策基調,中國數據中心產業(yè)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伴隨數據成為重要的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我國大數據中心規(guī)模不斷擴張!2019-2020年中國IDC產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預計,2020-2022年,我國大數據中心業(yè)務市場規(guī)模復合增長率為27.8% ,2022年大數據中心規(guī)模將達3200億元。
實際上,數據中心是與5G、特高壓、新能源、人工智能、城際軌道交通、工業(yè)互聯網等新基建多個領域有著緊密關系的機構。發(fā)展至今,它已經延伸出新的內涵,即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樞紐,肩負著數據流的接收、存儲、處理與共享。海量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將在大數據中心這個“小房間”里進行,并產生大大的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