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峨嵋藥植》
【拼音名】Shān Huò Xiānɡ
【英文名】Herb of Viscid Germander
【別名】血見愁、血芙蓉、野石蠶、野薄荷、仁沙草、苦藥菜、假紫蘇、皺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假午菜、粘毛石蠶、沖天泡、土紅蘇、皺面風、杰草、消炎草、四方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血見愁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ucrium viscidum Bl.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30-70cm,上部被混生腺毛的短柔毛。葉柄長約為葉片長的1/4;葉片卵狀長圓形,長3-10cm,寬1.5-4.5cm,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假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頂生者自基部多分枝,密被腺毛;苞片全緣;花長不及1cm;花萼筒狀鐘形,5齒近相等;花冠白,淡紅色或淡紫色,筒為花冠全長1/3以上,檐部單唇形,中裂片zui大,正圓形,側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伸出;花盤盤狀,淺4裂;花柱先端2裂。小堅果扁圓形,合生面超過果長的1/2。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中國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30-50cm。根須狀。莖方柱形,具分枝,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被毛,嫩枝毛較密;節(jié)處有多數(shù)灰白色須狀根。葉對生,灰綠色或灰褐色,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矩圓形,長3-6cm,寬1.5-3cm,先端短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下延,邊緣具粗鋸齒,葉面常皺縮,兩面均有毛,下面毛較密;葉柄長約1.5cm。間見枝頂或葉腑有淡紅色小花,花萼鐘形。小堅果圓形,包于宿萼中。花、葉以手搓之微有香氣,味微辛、苦。
以葉多、色灰綠、氣香者為佳。
【化學成份】全草含山藿香素(tercvin)[1],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2]等。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Teucriumscorodonia,毒性很低,能促進胃液分泌,加速腸運動,并有中度的解痙作用;還能促進受*損害后的肝的再生,并有降壓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涼
【歸經】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咳血;吐血;衄血;肺癰;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痔瘡腫痛;漆瘡;腳癬;狂犬咬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熏洗。
【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涼血,解熱毒,去瘀生新,理壓傷,敷痔瘡,治蛇咬,消腸風下血,煲肉食;洗白泡爛瘡,消乳癰。2.《廣東中藥》:散瘀,止血,涼血。治肺癆吐血,跌打損傷,利小便。3.廣州*《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疔瘡癤腫。4.《福建中草藥》:活血行氣,消腫解毒。
【摘錄】《中華本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wǎng),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wǎng),http://www.towegas.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wǎng)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ARCE2025亞洲機器人大會暨展覽會
展會城市:廣州市展會時間:202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