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RFID標簽技術的應用已日漸成熟,高頻技術、超高頻技術運用廣泛。相比較于高頻技術來說,更加高級的超高頻技術的應用如何呢?讓我們對比看一下。
1、從技術發(fā)展程度上看:
高頻技術比超高頻技術相對成熟一些。從1995年初步商業(yè)化開始,到今天的廣泛性、成熟化實際應用,高頻技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與其他頻段的RFID標簽相比,高頻標簽的生產量,廠商的ROI也。
通過不斷的完善與改進,針對高頻標簽生產、數(shù)據(jù)協(xié)議共享和構造RFID應用的基礎等方面的學習曲線模型也已經建立。
超高頻技術則剛開始進入大規(guī)模應用階段,其技術水平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
2、從信號干擾方面看:
高頻和超高頻RFID系統(tǒng)都非常依賴于讀取器和標簽之間的通訊環(huán)境。不過,高頻技術的近場感應耦合減少了潛在的無線干擾,使高頻技術對環(huán)境噪聲和電磁干擾(EMI)有的“免疫力”。
而超高頻采用電磁發(fā)射原理,因此更容易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同時,金屬會反射信號,水則能吸收信號,這些因素都會對標簽的正常功能產生干擾。雖然經過技術改進后的部分超高頻標簽(比如Gen2)在防止金屬、液體的干擾方面性能優(yōu)良,不過和高頻標簽相比,超高頻仍稍遜一等,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來彌補。
3、從規(guī)范標準上看:
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于1999年制定了ISO/IEC,15693標準,對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的實施進行了規(guī)范。13.56MHz的高頻波段成為在世界范圍內有效的國際科學和醫(yī)學(ISM)波段。在日本于2002年12月同意使用一致的高頻頻率后,其功率水平也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統(tǒng)一。
超高頻的標準就不那么統(tǒng)一,不同國家使用的頻率也不盡相同。歐盟的超高頻是865~868MHz,美國則是902~928MHz,印度是865~867MHz,澳大利亞是920~926MHz,日本是952~954MHz,而中國等國家則還沒有給超高頻一個合適的頻段范圍,處于標準缺失狀態(tài)。超高頻頻段的不統(tǒng)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使試圖建立供應鏈無縫鏈接的企業(yè)供應鏈鏈條斷開。
就目前來看,超高頻技術還在日漸完善中,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其實用性一定會有所改變,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yè)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