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次來中國是什么時候?
VijayKumar:uh...(略作思索)大概是五到六年前吧。
記者:噢,對于無人機來說這相當早了。
VijayKumar:是的。我們在2000年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到2005年的時候我們就做出了臺飛行機器人,大疆是2008年才開始這方面的研究的。
記者:那么您早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到機器人并對其產生興趣的呢?
VijayKumar:我在讀研究生決定未來科研方向的時候。我有接觸到一個六足行走的機器人,當時這種在地上行走的機器人,無論是輪式還是足式的都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在飛行機器人上仍然是一個空白。我早做的是固定翼飛機,但問題在于很難搞到飛行許可,在城市里很難進行試飛。在經過了幾年的研究之后,我們開始轉向不需要飛行許可的室內。
記者:您如何看待機器人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VijayKumar:技術在社會變革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工業(yè)革命,機器人也不例外。毫無疑問,機器人會具有超人類的表現(xiàn):他們計算比人類更快、比人類更快做出反應、定位精度更準確、重復性工作也比人類更好。舉個例子,人類司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需要大約0.1到0.2秒的反應時間,而自動駕駛汽車的反應速度僅為人類的1/10。盡管如此,這不意味著機器人將代替人類,機器人的出現(xiàn)意味著我們需要去學習和適應使用機器人,并能讓我們能夠在完成一個更高水平上完成任務。要適應這一點,我們需要在教育和勞工方面增加投資,但我們現(xiàn)在距離理解人類大腦如何學習、決策和行動仍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我不認為我們的機器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具有和人類相同的智慧的可能。
記者:您應該教了不少中國學生,您是如何評價他們的呢?
VijayKumar:我并不覺得中國學生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我們招募的是的學生,中國學生同樣聰明,具有企業(yè)家精神、辛勤工作,有抱負,我有好幾個中國學生,其中兩個在大學擔任教職,另一個現(xiàn)在在大疆,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中都有著不錯的發(fā)展。
記者:您的中國學生學成之后是回到中國多還是留在美國多?
VijayKumar:我覺得很多學生都樂意回到中國,因為這里有很多的機會。
記者:您覺得會有什么樣的機會呢?
VijayKumar:飛行機器人的商業(yè)化應用仍然存在著很多的機會。有許多有才華的人已經投身其中,這需要供應鏈、飛行機器人、動力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電氣組件等不同方面的配合,每一個領域都會存在著機會。這也是為什么我把深圳稱為“創(chuàng)造者的好萊塢”的原因,這里充滿活力,有很多很有趣的人,有眾多工廠,你可以恨容易把你的想法打造成更具體的原型。
記者:謝謝您對深圳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我們的總部就是在深圳。在印度有和深圳類似的這樣的地方嗎?
VijayKumar:沒有。中國獨有制造業(yè)供應鏈的基礎設施。如果是在印度,做同樣的事情可能要等上好幾個月。
記者:您在2012年的TED演講有400萬人觀看,是TED熱門的視頻。您覺得為何這個視頻會如此受歡迎?A:我不確定這背后的原因,但我們應該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家看到的可能是里程碑式的成果,但沒有看到的是這背后可能有著5年、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積累。我的意思是,可能大多數人對機器人領域研究的進展并不了解,當他們突然看到一項新的技術,他們會有讓他們覺得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就是技術的魅力,如果你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你可能會對所做的一切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