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家居到智能家居、蒸汽汽車到智能汽車,物聯網的發(fā)展的確使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諸多改變。對于汽車產業(yè)而言,物聯網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一方面,汽車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出行的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人們外出出行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將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到汽車領域后,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數據安全問題。
車聯網發(fā)展前景光明,數據安全該何去何從?
在各種新興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全面認識某種技術所具備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不足之處至關重要。車聯網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其在收集汽車與道路信息,強化車輛、車主、第三方服務商等之間的聯系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伴隨著車聯網的快速發(fā)展而產生的數據信息泄露風險也引發(fā)了許多業(yè)內人士的擔憂。
作為具有廣闊應用空間和較大應用價值的前沿技術之一,車聯網已然成為了國內外車企布局的焦點。從2002年起,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開始應用各自的車聯網系統,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和平臺資源。隨后,谷歌、蘋果等國外互聯網大佬相繼加入,進一步強化了國外車聯網產品基礎的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有些企業(yè)在布局車聯網的過程中,已經將確保用戶信息安全列為重點內容。
在國外眾多車企大力推進車聯網應用之時,國內一些科技公司也加快了車聯網技術研發(fā)的速度。例如,騰訊。早在2017年11月,騰訊車聯就發(fā)布了名為AI in Car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一年后又將其升級為騰訊車聯TAI智能車聯系統。提升車輛運行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并構建新型數據防護體系,也成為一大關鍵。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車聯網的隱私比移動互聯網的隱私問題更加突出。企業(yè)在大力推動車聯網的應用時,除了要將游戲、音樂、視頻、電臺、社交等海量內容集合到車內,還應該建立相應車輛等信息安全保護防護系統,以此降低信息數據泄露的風險。
實際上,初的車聯網更多是指將汽車聯網,以及提供類似于導航、音樂、路況播報等少數互聯網服務,在AI、大數據、互聯網迅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車聯網的內涵和邊界也在不斷演變。除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外,車企也應該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努力將車輛、車主、乘客等多方信息數據安全保護落到實處。
除了車企外,車輛管理部門在借助車聯網對車輛數據信息進行管理方面也大有可為。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監(jiān)管部門可以將某一地區(qū)、某一時段車輛、人流等信息進行匯總,并上傳至云平臺。各地區(qū)通過共享車輛流通區(qū)域、時段等數據,可以及時進行車輛位置追蹤,以此對車輛進行統一管理和信息檔案的記錄。
基于實時數據,車聯網正增強著傳統驅動和無人駕駛車輛與用戶交互的方式。與過去相比,車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車輛之間信息隔絕、難于進行統一管理的狀況,還使車輛擁有了“數字化身份證”,這有力的遏制了車輛盜賣等情況的發(fā)生。
從整體來看,現在車企宣稱的車聯網,其實遠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互聯。而基于互聯基礎之上的車輛、車主等數據信息保護,也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形勢。雖然5G已橫空出世,但是汽車上的網絡傳輸依然停留在3G時代,而3G網絡并不能完全滿足現在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對圖像和流媒體的傳輸需求,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在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此階段,車輛之間的互聯互通還未大規(guī)模展開,這就給業(yè)內人士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定的時間。
隨著車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進步,除了基本的出行服務外,第三方的娛樂、社交、資訊等一系列服務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智能手機、智能硬件、車機多端等的互聯,也將構成車上、車下連貫的無縫服務生態(tài)。置身于其中的人們,不僅可以從認識層面上了解到車聯網的價值,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車聯網所帶來的便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