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近年來,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大肆普及之下,電商經濟迎來了快速的崛起,網絡購物方式和理念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之一。不過,在新消費模式取得良好發(fā)展成果的同時,人口紅利帶來的勞動力成本增加,業(yè)務量激增帶來的更高配送要求,也讓各大電商企業(yè)頭疼不已。尤其是“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更是成為快遞、外賣等行業(yè)的一大頑疾。
配送
機器人開啟行業(yè)變革 這些企業(yè)成為國內外先行者
好在機器人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給各大企業(yè)帶來了解決“后一公里”配送問題的思路和方向。配送機器人所帶來的換人體驗,不僅有效緩解了舊有人力成本壓力,而且提高了傳統(tǒng)配送的質量與效率,為外賣、快遞等行業(yè)開啟了自動化、無人化配送的新風潮。
據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年80%的包裹交付將自動進行配送,這意味著借助機器人實現無人配送將是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趨勢。鑒于此,目前不管是從室內配送到室外配送,還是從餐飲、快遞配送到設備零部件配送,已經吸引了一大批企業(yè)競逐這一全新市場。
據了解,涉足無人配送領域的企業(yè)分為電商、食品、機械、機器人等幾大類,國外包括亞馬遜、達美樂披薩、蒂森克虜伯等企業(yè),國內包含阿里、京東、蘇寧、美團等行業(yè)巨頭。此外,一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也在摩拳擦掌伺機而動。
那么,時至今日,國內外究竟已經有多少配送機器人出現在市面上了呢?本文將對其進行擇要的梳理和盤點,將無人配送行業(yè)產品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展現給大家!
國外篇
Postmates
2019年1月份,美國同城快遞公司Postmates,推出了一款名為Serve的人行道機器人,其日前在洛杉磯人行道亮相,看起來就像剛從皮克斯的電影中走出來的一樣,有兩只大眼睛,12英寸的輪子可以輕松越過路邊障礙,個性上也讓人感覺像Wall-E一樣古怪和可愛。公司希望該機器人能承擔未來“后一公里”的交付配送任務。
亞馬遜
2019年1月23日,亞馬遜宣布,在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測試其名為Scout的配送機器人。據項目負責人介紹,Scout為六輪機器人,外型為小型冰箱大小,可以人步行的速度在小區(qū)內沿人行道完成配送任務。目前,亞馬遜投入了6臺Scout機器人,在工作日白天沿著規(guī)劃路線進行配送測試。
Woowa Brothers
2018年上半年,韓國公司Woowa Brothers推出一款名為Dilly的食品配送機器人原型。Dilly機器人寬67厘米,長77厘米,高83厘米。機器內部有三層托盤,可以存放碟子,并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行駛。
Marble
成立于2015年的美國公司Marble,于2017年4月和Yelp合作推出了一款食品配送機器人。用戶使用Yelp的APP下單后,由機器人送餐上門,點餐者可通過驗證碼短信打開機器人的儲物箱。
Domino's
2016年,美國達美樂披薩(Domino’s Pizza)就使用機器人DRU配送披薩,在自動送餐服務領域,這家公司可以說走在了前列。目前,達美樂公司正在與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開發(fā)一款新型六輪機器人,并與Nuance公司合作,開發(fā)基于DRU的應用程序,允許顧客通過AI聊天界面直觀地訂購披薩。
蒂森克虜伯
作為一家電梯制造商,蒂森克虜伯公司也進入了自動駕駛物流機器人領域,公司與瑞士無人駕駛配送技術軟件開發(fā)商TeleRetail合作,開發(fā)出了用于電梯維修備件配送的TeleRetail機器人。
國內篇
YOGO Robot
2018年8月份,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YOGO Robot )推出了兩款樓宇配送機器人——Mingo和Kago,前者服務于酒店,后者應用于寫字樓場景,共同致力于解決樓宇空間內后一百米配送難題。2019年1月份,公司又再度推出“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將原來的機器人單體作業(yè)升級為群體操作。
普渡科技
CES2019期間,普渡科技發(fā)布新款配送機器人HOLABOT。據了解,該機器人搭載了激光雷達、RGBD以及
超聲波傳感器,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別。此外,除了出色的定位導航能力,HOLABOT還擁有靈活的避障能力。
京東
自2016年9月,京東正式發(fā)布配送機器人以來,已在多間高校、園區(qū)內進行常態(tài)營運。2018年6月份,京東快遞機器人在北京進行全場景常態(tài)化配送運營,為配送機器人規(guī)模應用和更廣布局進行先行嘗試。截至目前,配送機器人已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長沙和武漢等城市使用。
擎朗智能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細作行業(yè)八年,無人配送產品有花生運輸機器人、花生酒店機器人、Cubic配送機器人等。其中,花生系列機器人主要為餐廳、辦公室、酒店等場景服務;而Cubic配送機器人則是從室內配送發(fā)展至室外配送的重要一環(huán)。
賽特智能
2018年8月份,賽特智能旗下全新研發(fā)的醫(yī)院智能配送機器人,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迎來應用。賽特配送機器人在增加醫(yī)院科技元素的同時,也完善了醫(yī)院智慧物流配送系統(tǒng)的建設。
高仙機器人
2018年7月份,高仙機器人正式發(fā)布樓宇配送機器人解決方案,主打的優(yōu)勢是:為用戶提供一套只要萬元級成本的機器人配送解決方案。據悉,高仙樓宇配送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案例是與深圳安澤智能公司共同開發(fā)的一款酒店配送
服務機器人。
騰訊
在2018年8月23日開幕的首屆中國智能產業(yè)博覽會上,騰訊推出了智能配送機器人“騰訊微派”。騰訊微派可以在復雜大場景下自主行走、避障,調度多種物聯(lián)設備,真正做到在室內復雜環(huán)境下的智能通行,適用于酒店、機場、醫(yī)院、辦公樓等多種不同場景。
阿里巴巴
2018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自主研發(fā)的第三代菜鳥配送機器人小G Plus在阿里巴巴杭州總部正式路測。小G Plus設計載重100公斤,多可以搭載200件小包裹,相當于一個小件快遞員一天的配送量。
蘇寧
2018年4月份,蘇寧自動送貨機器人在南京濱江壹號小區(qū)亮相,進行包裹配送任務,這是國內輛可實現電梯交互的無人配送車“臥龍一號”。蘇寧無人車有六個輪子,可以自行找到目的地,不僅能避讓行人、車輛還能自己乘電梯、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