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回顧近年來涌現的各項新科技的進步歷程會發(fā)現,各項技術很少畫地為牢、單打獨斗,兩項甚至多項技術的融合發(fā)展是一個普遍趨勢。在這些跨領域的合作中,機器人與3D打印的頻頻攜手創(chuàng)出了眾多碩果,可以說是相互成就、獲得雙贏的技術范例。
近年來,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等高新科技迅速涌現且飛快發(fā)展。回顧這些新科技的進步歷程會發(fā)現,各項技術很少畫地為牢、單打獨斗,兩項甚至多項技術的融合發(fā)展是一個普遍趨勢。在這些跨領域的合作中,機器人與3D打印的頻頻攜手創(chuàng)出了眾多碩果,可以說是相互成就、獲得雙贏的技術范例。
3D打印之于機器人:創(chuàng)造者,守護者
通過了解諸多3D打印+機器人的科研成果,你會發(fā)現,3D打印與機器人很多時候像是“母子”關系,3D打印創(chuàng)造出機器人并守護它,而機器人則能“反哺”3D打印。讓我們先來看看3D打印是如何扮演機器人的創(chuàng)造者、守護者角色的。
上個月,日本鳥取縣醫(yī)療風險投資公司Tmsuk R&D Inc.與鳥取大學醫(yī)院聯手創(chuàng)造出一種名為Mikoto的3D打印機器人,專門用于幫助培訓年輕醫(yī)生、醫(yī)學生和緊急護理人員。研究人員之所以運用3D打印技術來制作這款醫(yī)療模擬機器人,也是看中了3D打印技術的高度仿真能力,而這對于醫(yī)學生的培訓而言無疑大有裨益。遍覽國內外科學界,用3D打印制作機器人的技術可謂不勝枚舉。
同樣在今年4月,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fā)了一種可用于3D打印的新型軟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可以提高機器人的使用安全性和動作的性,還可以延長無人機、手機、頭盔、運動鞋等的使用壽命。有了這種“皮膚”,機器人著陸的度將提高近4倍。類似的減震器可以用于亞馬遜和谷歌等制作的配送機器人。
機器人對3D打印的“反哺”
3D打印對機器人制造和養(yǎng)護貢獻巨大,相應地,機器人也“反哺”了它的創(chuàng)造者與守護者——機器人的操作提高了3D打印的效率。
3D打印雖然在物品制造方面無所不能,但是在打印過程中消耗了不少人力,比如打印出零件后,需要用人工進行打磨、鉆孔、修剪等,仍然耗費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為3D打印與自動化生產的一大阻力。而美國智能家電供應商iRobot似乎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該公司申請了一個叫做“全自動化機器人3D打印機(fully automated robotic 3D printer)”的,在不需要耗費人力的情況下可以完成零件的打印。
另一個典例來自于德國的KUKA。利用KUKA公司制造的機器人手臂作為3D打印頭,可在空間中沿不同路徑3D打印曲線。其中,打印工具頭采用了靈活可變的機械設計,共4個打印噴頭,其中3個噴頭可以有規(guī)律地一張一合,從而改變3D打印過程中線材定型時的截面形狀,形成與蛛絲類似的具有結構強度的線材。
無論是3D打印制造機器人,還是機器人操作3D打印,這些技術融合都帶來了優(yōu)勢互補、功能增強的良好效果。隨著科技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更多的3D打印+機器人的新方法、新產品會被開發(fā)出來并走進人們的生活。我們期待著更多高新技術攜手合作創(chuàng)出的碩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