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厭氧反應器水封罐主要由杯形罐體和進、出水口組成,其特征在于圓底杯形罐的罐壁上部設有相對的進、出水口,其進水口的水平位置略高于出水口;進水口處裝有活動式閥板,該閥板與進水口的接觸面上設有密封墊;下端為弧形的隔板從罐蓋中間的扁孔垂直插入罐內至下部。IC厭氧反應器的水封罐可以隔絕空氣,可以維持厭氧反應器的壓力,可以起阻火器的作用,還可以有一定的沼qi凈化效果。 IC厭氧反應器廠家
IC厭氧反應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進水:將待處理的有機廢水或固體廢物進入反應器內部。在進水前,通常需要進行預處理,去除懸浮物、沉淀物以及可能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質。
2.厭氧反應: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將有機物質分解為含有能量的中間產物。這些中間產物主要包括乙酸、qing氣、jia酸和乙醇等。
3.淘汰:在乳酸菌發(fā)酵期,乳酸菌主要是通過乳酸維持酸度,而乳酸酸度較低時,不少乳酸菌有被干丘菌競爭代謝或抑制的趨勢。適當控制乳酸菌的繁殖就是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4.轉化:部分中間產物通過異好氧微生物轉化為jia烷氣體和二yang化碳。這些微生物主要是jia烷菌,它們具有氨氮轉化為jia烷的能力。這種轉化過程稱為jia烷化作用。
5.排出:產生的jia烷氣體和二yang化碳會從反應器中排出,并可以用作能源源,如發(fā)電或直接供暖等。
影響IC厭氧反應器穩(wěn)定運行的因素
1 基質
培養(yǎng)顆粒污泥首先對基質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養(yǎng)顆粒污泥的基質中COD:N:P=110~200:5:1.而有機廢液的基質可分為偏碳水化合物類和偏蛋白質類。為了能順利培養(yǎng)出顆粒污泥,對于偏碳水化合物類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而對于偏蛋白質類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IC厭氧反應器廠家
2 溫度
廢水中的厭氧處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達到處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不同的溫度范圍。溫度稍有幾度的差別,就可在兩類主要種群之間造成不平衡。因此,溫度對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很重要。顆粒污泥在低溫(15~25℃)、中溫(30~40℃)和高溫(50~60℃)都有過成功的經驗。一般的,高溫較中溫的培養(yǎng)時間短,但由于高溫下NH3與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會增加,因而導致其應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溫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條件適當的情況下,經1~3個月可成功的培養(yǎng)出顆粒污泥;低溫下培養(yǎng)顆粒污泥的研究較少,但有文獻報道在使用顆粒污泥低溫馴化后處理底濃度制藥廢水的實驗中,COD的去處率達90%,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因而低溫培養(yǎng)顆粒污泥將是今后的研究的重點之一。
3 pH值
厭氧處理過程中,水解產酸菌對pH值有較大的適應范圍,而產甲wan菌則對pH值的變化敏感,其pH值范圍是6.8-7.如果反應器內的pH值超過這個范圍。則會導致產甲wan菌受到抑制,并出現酸積累,進而使整個反應器酸化。因此,反應器內pH值范圍應控制在產甲wan菌范圍內。由于不同性質的廢水有不同的pH值,為了保證反應器內pH值的穩(wěn)定,防止酸積累而產生的對產甲wan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廢水中添加化學藥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