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沉降(或自由沉降):在沉淀過程中,顆粒之間互不聚合,單獨進行沉降。顆位只受到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其形狀、 尺寸、 質量均不改變,下降速度也不改變。
農村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設備廠家:魯盛環(huán)保。
可為客戶提供各種污水處理設備,解決各種污水處理難題。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懸浮性雜質與水分離。它可以分離直徑為20~100μ,m以上的顆粒。根據沉淀池內的水流方向,可將其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
平流式沉淀池:廢水從池一端流人,按水平方向在池內流動,水中懸浮物逐漸沉向池底,澄清水從另一端溢出。
輻流式沉淀池:池子多為圓形,直徑較大,一般在20~30m以上,適用于大型水處理廠。原水經進水管進入中心筒后,通過筒壁上的孔口和外圍的環(huán)形穿孔擋板,沿徑向呈輻射狀流向沉淀池周邊。由于過水斷面不斷增大,流速逐漸變小,顆粒沉降下來,澄清水從其周圍溢出匯入集水槽排出。
豎流式沉淀池:截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的。水由中心管的下口流入池中,通過反射板的阻攔向四周分布于整個水平斷面上,緩緩向上流動。沉速超過上升流速的顆粒則沉到污泥斗,澄清后的水由四周的埋口溢出池外。
在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方法中,沉淀(或上浮)法常常作為其他處理方法前的預處理。如用生物處理法處理、污水時,一般需事先經過預沉池去除大部分懸浮物質,以減少生化處理時的負荷,而經生物處理后的出水仍要經過二次沉淀池的處理,進行泥水分離以保證出水水質。
(3)浮選法
將空氣通人污水中,并以微小氣泡形式從水中析出成為載體,污水中相對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顆粒狀的污染物質(如乳化油等)附在氣泡上,并隨氣泡上升到水面,然后用機械的方法撇除,從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得以從污水中分離出來。
疏水性的物質易氣浮,而親水性的物質不易氣浮。因此有時為了提高氣浮效率,需向污水中加入浮選劑改變污染物的表面特性,使某些親水性物質轉變?yōu)槭杷晕镔|,然后氣浮除去,這種方法稱為“浮選”。
氣浮時要求氣泡的分散度高,量多,有利于提高氣浮的效果。泡沫層的穩(wěn)定性要適當,既便于浮渣穩(wěn)定在水面上,又不影響浮渣的運送和脫水。產生氣泡的方法有兩種:
機械法:使空氣通過微孔管、微孔板、帶孔轉盤等生成微小氣泡。
壓力溶氣法:將空氣在一定的壓力下溶于水中, 并達到飽和狀態(tài), 然后突然減壓, 過飽和的空氣便以微小氣泡的形式從水中逸出。目前廢水處理中的氣浮工藝多采用壓力溶氣法。
氣浮法的主要優(yōu)點有:設備運行能力優(yōu)于沉淀池,一般只需15~20min即可完成固液分離,因此它占地少,效率較高;氣浮法所產生的污泥較干燥,不易腐化,且系表面刮取,操作較便利;整個工作是向水中通人空氣,增加了水中的潛解氧量,對除去水中有機物、藻類表面活性劑及臭味等有明顯效果,其出水水質為后續(xù)處理及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浮法的主要缺點是:耗電量較大;設備維修及管理工作量增加,運轉部分常有堵塞的可能;浮渣露出水面,易受風、 雨等氣候因素影響。
除了上述兩種氣浮方法外,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還有電解氣浮法。
(4)離心分離法
含有懸浮污染物質的污水在高速旋轉時,利用懸浮顆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離心力不同, 從而達到分離目的的方法。常用的離心設備有旋流分離器和離心分離器等。
初沉池可除去廢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廢水經初沉后,約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單位質量BOD或固體物計算,初沉池是經濟上為節(jié)省的凈化步驟,對于生活污水和懸浮物較高的工業(yè)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預處理。初沉池的主要作用如下:
(1) 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減輕后續(xù)處理設施的負荷。
(2) 使細小的固體絮凝成較大的顆粒,強化了固液分離效果。
(3) 對膠體物質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
(4) 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調節(jié)池的作用,對水質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質效果。減緩水質變化對后續(xù)生化系統(tǒng)的沖擊。
(5) 有些廢水處理工藝系統(tǒng)將部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發(fā)揮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膠體態(tài)有機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
另外,還可在初沉池前投加含鐵、鋁混凝劑,強化除磷效果。含鐵的初沉池污泥進入污泥消化系統(tǒng)后,還可提高產甲烷細菌的活性,降低沼氣中硫化的含量,從而既可增加沼氣產量,又可節(jié)省沼氣脫硫成本。
農村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水解酸化池
一、水解酸化池的作用
水解酸化主要用于有機物濃度較高、SS較高的污水處理工藝,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藝。
水解是指有機物進入微生物細胞前、在胞外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微生物通過釋放胞外自由酶或連接在細胞外壁上的固定酶來完成生物催化反應。
酸化是一類典型的發(fā)酵過程,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主要是各種有機酸。
水中有機物為復雜結構時,水解酸化菌利用H2O電離的H+和-OH將有機物分子中的C-C打開,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OH,可以將長鏈水解為短鏈、支鏈成直鏈、環(huán)狀結構成直鏈或支鏈,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水中SS高時,水解菌通過胞外粘膜將其捕捉,用外酶水解成分子斷片再進入胞內代謝,不*的代謝可以使SS成為溶解性有機物,出水就變的清澈了。這其間水解菌是利用了水解斷鍵的有機物中共價鍵能量完成了生命的活動形式。但是COD在表象上是不一定有變化的,這要根據你在設計時選擇的參數和污水中有機物的性質共同確定的,*的運行控制可以讓菌種產生誘導酶定向處理有機物,這也就是調試階段工藝控制好以后,處理效果會逐步提高的原因之一。
水解工藝并不是簡單的,設計時要考慮污水中有機物的性質,確定水解的工藝設計,水解停留時間、攪拌方式、循環(huán)方式、污泥回流方式、設計負荷、出水酸化度、污泥消解能力、后級配套工藝(UASB或接觸氧化)。
二、解酸化池的具體作用和實際運用情況
1. 水解酸化池可將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物質,將環(huán)狀結構轉化為鏈狀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廢水的BOD/COD比,增加了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xù)的好氧生化處理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2. 水解酸化處理有機廢水,取其厭氧處理的前兩個階段(水解階段、酸化階段),不需密封及攪拌,在常溫下進行即可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由于水解酸化反應迅速,故池容小,停留時間短,水解酸化反應能適應較大的水質范圍,出水水質穩(wěn)定。然而停留時間不是越長越好的,印染行業(yè)大致在14小時左右,生活污水就短了,大致在3小時左右。水解酸化能去色,而好氧是不行的。也是上面說的開環(huán)、斷鍵的作用。
現(xiàn)代污水處理方法主要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四類。
1.物理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以分離、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的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過濾法、沉淀法、浮選法等。
(1)過濾法
利用過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過濾介質有篩網、紗布、粒物,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格柵、篩網、微濾機等。
格柵與篩網。在排水工程中,廢水通過下水道流人水處理廠,首先應經過斜置在渠道內的一組金屬制的呈縱向平行的框條(格柵)、穿孔板或過濾網(篩網),使漂浮物或懸浮物不能通過而被阻留在格柵、細篩或濾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