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材料市場前景分析
碳納米管(CNT)生產的規(guī)?;?,在多年的夸張宣傳之后,這項技術逐漸步入正軌。碳納米管是一種圓柱形碳纖維分子,擁有的熱傳導性、以及機械電氣特性,這使得該材料在納米科技、半導體、電子產品、光學器件、以及其他材料科學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015年,眾多公司紛紛搶占碳納米市場,如GeneralNano專為航空電磁干擾屏蔽生產的碳納米管片材達到100000m2/年,并且價格降低到10美元/平方米到50美元/平方米之間。在這個價位上,碳纖維由于比金屬網格結構具有更輕的重量和延展性,碳纖維的競爭力將挺進金屬領域。隨著這種趨勢的不斷增強,預計2016年,碳納米管材料和3D打印碳納米管將走向先進材料市場的主場。
軟件催生材料技術
3D打印行業(yè)不僅僅是聚焦制造新的3D打印機,還朝著創(chuàng)建3D打印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發(fā)展,包括改進的3D打印軟件,3D打印文件格式,創(chuàng)建新的功能植入等以區(qū)分自己的競爭能力。
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開發(fā)出的CSAILMultiFab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至少十種不同的材料,還可以將復雜的電子零件、電路、甚至傳感器直接嵌入到打印對象中。這項技術的出現使得材料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智能化可編程材料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材料。
2016年,微軟的3MF格式將催化更多3D打印材料的創(chuàng)新,軟件與材料的實現是相輔相成的,如在尺寸、打印速度、多功能性、行業(yè)標準等方面,STL文件格式越來越成為限制打印技術和材料發(fā)展的瓶頸。目前,微軟的3MF團隊已經創(chuàng)建了一個高保真的格式,將在各種3D打印機、設備、應用程序、服務平臺上運行,這些將終簡化打印過程并擴展打印范圍。
IOT深化材料智能化
IOT“物聯網”又稱傳感網,簡要講就是互聯網從人向物的延伸,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3D打印與物聯網已經實現了更加緊密的結合,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不少二者結合的產品,如在CES展會上亮相的3D打印鈦金屬自行車、嵌入傳感器的3D打印眼鏡框等。
2016年是物聯網爆發(fā)的一年,也是3D打印行業(yè)爆發(fā)的一年,可以預測,2016年,將會有大量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加入到傳感涂層材料以及嵌入傳感器的3D打印產品的研發(fā)隊伍中來。
未來的先進制造以及3D打印技術將走向功能化且有“感知”能力的材料制造,包括高消費需求和高度相互聯接的市場。3D打印技術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如此,不是要取代傳統制造技術,而是在另一個領域,基于軟件的文件格式應用以及其他的創(chuàng)新使得制造變得更具創(chuàng)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