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閑來無事在網(wǎng)上找電影,翻到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機器人》(又譯《機械公敵》),便將這部十幾年前的科幻電影重溫了一遍。影片中有一個片段十分經(jīng)典:威爾·斯密斯正在一臺自動駕駛的奧迪中小憩,卻不曾想被反派機器人圍攻,于是切換到手動駕駛模式,與機器人展開搏斗,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隧道大戰(zhàn)。
影片中的這臺車名為奧迪RSQ,它是奧迪專為這部電影設計的概念車,體現(xiàn)的是設計師對2035年汽車的猜想(電影背景設定在公元2035年)。
其實不止這部《我,機器人》,如果稍加留意你還會發(fā)現(xiàn),科幻題材的電影大多都會有自動駕駛的橋段,而這些自動駕駛的車輛又以傳統(tǒng)豪華品牌居多,比如奔馳、寶馬,以及奧迪。這其中,除卻投資方的資本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品牌因素的考量:畢竟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豪華品牌總是會有著大量的研發(fā)投入,自然也應該最先掌握最前沿的科技。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苹秒娪袄锖廊A品牌極力描述著未來世界綠色出行欣欣向榮的假象,現(xiàn)實生活中它們卻連一臺頗具影響力的電動車都沒有造出來;反倒是特斯拉、蔚來、小鵬這些幾年前你可能都沒有聽過的車企,如今占據(jù)了新能源市場的半壁江山。
自動駕駛也是。當豪華品牌還在將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這些基本功能為宣傳賣點的時候,以特斯拉NOA、蔚來NOP以及小鵬NGP為代表的技術方案卻已經(jīng)近乎實現(xiàn)了封閉道路中的自動輔助駕駛,離電影《我,機器人》中人們暢想的2035年的場景只差一步。
而這一步,小鵬提前做到了。
NGP 3000公里遠征挑戰(zhàn) 道長卻并不“阻”
去年“1024”小鵬汽車智能日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曾立下了一個“Flag”:小鵬汽車要在2021年第一季度策劃一場從廣州到北京的全路徑NGP自動輔助駕駛,并且爭取做到一次都不去碰方向盤,安全、高效,能夠真正在路上看到。(非原話,略有修飾)
話音落下,即便會場上響起了頗為熱烈的掌聲,但明眼人也能看出大家心里普遍沒底。因為在當時,NGP只是存在于小鵬汽車PPT中的一個概念,除了現(xiàn)場演示的幾個視頻外,沒有幾家媒體真正接觸到過NGP,更別談體驗了。
不過事情發(fā)展地顯然比預想中要快。
3月19日,以“千里智行、探無止境”為主題的小鵬NGP 3000公里遠征挑戰(zhàn)活動正式啟程。10多輛小鵬P7組成的車隊,從廣州出發(fā),途徑汕頭、泉州、溫州、杭州、上海、南京、青島、濟南,并于26日順利抵達北京,全程3675公里,可使用NGP的高速里程超過3000公里。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舉辦的最長距離的自動駕駛輔助量產(chǎn)功能的遠征活動。
或許此前你有聽聞過其它品牌舉辦過類似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體驗,但它們大多局限于某些特定范圍內(nèi),場景比較單一。而小鵬NGP 3000公里遠征挑戰(zhàn),不僅在距離、時間上跨度十分之大,其所包含的各種路段的復雜程度也開創(chuàng)了業(yè)界先河——如果你有長時間在國內(nèi)開高速的經(jīng)驗,你應該知道我在說什么。
為了真實展示NGP在業(yè)內(nèi)自動駕駛輔助量產(chǎn)功能的穩(wěn)定性,此次挑戰(zhàn)設置了多個數(shù)據(jù)維度:每百公里接管次數(shù)、變道超車成功率、匝道通行成功率、隧道通過成功率,以及上述維度在夜間等弱勢場景的數(shù)據(jù)。蓋世汽車受邀參與了其中青島至濟南(繞行濰坊)約520公里的路段,并加以見證。
以此次體驗的單車為例,除部分路段因未被高精地圖覆蓋而無法開啟NGP功能外,在近400公里的NGP可用路段,車輛共提醒駕駛員接管5次(未主動退出),NGP主動退出2次,以及駕駛員判斷車輛可能錯過匝道而主動接管車輛1次。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道路施工樁桶擺放不齊,以及正常行駛時前方突然出現(xiàn)的加塞車輛等一些意外因素導致,整體來說NGP工作的穩(wěn)定性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而在此次“8天10城”的NGP 3000公里遠征挑戰(zhàn)活動中,共有228名嘉賓駕駛小鵬P7完成NGP體驗,累計收集110份有效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平均單車NGP行駛里程為2930公里,完成變道超車總次數(shù)6245次,通過匝道總次數(shù)1215次,通過隧道總次數(shù)1308次。其中,小鵬NGP全程平均百公里接管次數(shù)僅為0.71次,變道超車成功率94.41%,匝道通過成功率92.76%,隧道通過成功率94.95%。
這些數(shù)據(jù)在各維度反映了小鵬汽車NGP自動駕駛導航輔助功能的好用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由此累計的超過3萬公里的真實體驗反饋也為后續(xù)NGP進一步發(fā)展帶來了無限可能。但疑問隨之而來:從去年“1024”小鵬汽車智能日上NGP首次亮相,截止到今天也不過才短短5個月時間,它是如何實現(xiàn)從0到∞的?
從G3到P7 一切都源于勇敢的開始
如果你對小鵬汽車以往的產(chǎn)品有所了解,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在下一盤大棋。
2018年CES消費電子展上,小鵬G3首次亮相。彼時,對于這個剛剛成立4年的品牌,人們普遍還很陌生。選擇在CES這個科技領域關注度極高的展會上亮相,無疑是為品牌增加曝光的一個好機會。小鵬G3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不僅僅因為它是展會上為數(shù)不多的純電動車,更因為它針對自動駕駛輔助的長遠布局。
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攝像頭以及3個毫米波雷達,這是初上市的小鵬G3即擁有的硬件配備。即便在當時看來,將這些配置放在一臺售價不過15萬多元的緊湊型純電動SUV上并不經(jīng)濟,甚至略顯冗余。但通過OTA升級讓車輛“常開常新”,才是小鵬G3的終極秘密武器,也是它的最大競爭力所在。
果不其然,通過對這些傳感器的整合,小鵬G3的XPILOT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不斷更新迭代:1.4版本新增車道保持,1.5版本增加自動變道輔助、交通擁堵輔助……在最新的1.9.1版本上,小鵬G3已經(jīng)可以實現(xiàn)XPILOT 2.5級智能駕駛,將同級對手遠遠甩在身后。
在小鵬G3一次次令行業(yè)驚嘆的同時,面向更高層次的自動駕駛輔助方案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
2018年Q1,XPILOT 3.0項目啟動,全新一代完全全棧自研輔助駕駛方案確認。
2020年Q2,XPILOT 3.0硬件系統(tǒng)量產(chǎn),并隨著小鵬P7的上市而交付?;谟ミ_Xavier計算平臺,小鵬P7全車共搭載14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以及5個,毫米波雷達。其中14個攝像頭具體包括前置4個攝像頭(1個三目攝像頭模塊和1個前置安全輔助攝像頭),1個車內(nèi)駕駛員監(jiān)測攝像頭,5個增強感知攝像頭及4個環(huán)視攝像頭。
這套攝像頭加超聲波/毫米波雷達的多融合方案,不僅在傳感器數(shù)量上完全超越了特斯拉,更令小鵬P7實現(xiàn)了全車360°的無死角覆蓋,堪稱史上最強自動駕駛架構。
2020年10月24日,小鵬汽車首次公開了NGP工程版的測試視頻,并在隨后舉辦了小范圍的媒體試駕。根據(jù)當時的反饋,NGP其實已經(jīng)有著非常不錯的體驗,但小鵬汽車也并沒有急于將其推向市場,而是在歷經(jīng)了12次大版本迭代以及91次小版本迭代之后,才正式向用戶開放公測。
從1月16日20:00開始,6天時間,用戶使用NPG功能的行駛總里程166,668公里;14天時間,行駛總里程達到514,973公里;第25天,總里程突破百萬;50天后,這一數(shù)值已經(jīng)達到了179.98萬……驚人的數(shù)據(jù),不僅體現(xiàn)出用戶對于NGP功能的認可與喜愛,更突顯了NGP自身的硬核實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鵬NGP 3000公里遠征挑戰(zhàn),對于中國智能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突破,具備里程碑的意義。
構建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 未來可期
我知道你一定想問,既然小鵬NGP如此厲害,那么和特斯拉NOA相比又如何呢?
復雜的技術層面這里就不過多提及,只說兩個淺顯的例子。其一是在面對雪糕筒、交通錐等“中國特色”交通設施時,小鵬NGP的識別率非常之高,并能夠進行精準避讓。
其二,去年“1024”小鵬汽車智能日上,何小鵬曾提到,小鵬P7全車14個攝像頭,側方的兩個攝像頭暫時還沒有用到。在他的想法中,這兩個攝像頭是用來應對國內(nèi)駕駛環(huán)境中非常常見的一個場景——加塞。想要防止加塞,僅僅通過軟件層面,是沒法做到的,或者說很難做到。所以在車型設計之初,小鵬P7在硬件上便考慮到了這點。
不可否認作為行業(yè)先行者,特斯拉NOA依然具備不俗的實力,但立足中國本土交通場景差異化競爭,正成為小鵬NGP的一項重要優(yōu)勢。
類似的,還有Xmart OS。基于對自動輔助駕駛的思考,何小鵬認為,隨著越來越高等級的輔助駕駛出現(xiàn),智能座艙將來長期的全閉環(huán)能力會顯得尤其重要。小鵬汽車自主研發(fā)的Xmart OS車載智能系統(tǒng),正在持續(xù)進化中。
或許很快,科幻電影中人們想象的場景就會到來。在那時,小鵬汽車定可以成為行業(yè)引領者。
(原標題:從科幻電影走進現(xiàn)實 小鵬NGP的成長之路)